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兒科醫師分享症狀、治療與疫苗施打
嬰幼兒咳不停、喘到睡不著?小心可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本篇文章由高雄恆芯診所|兒科專科洪毓棋醫師整理,帶你了解 RSV 的症狀、傳染途徑與照護重點,並說明目前可用的單株抗體與成人疫苗接種建議,幫助家長在流行季來臨前,為孩子與家人做好最完整的防護準備。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什麼?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是一種主要感染呼吸道的 RNA 病毒,會引發局部發炎、水腫與分泌物堆積,使小氣道口徑變窄,進而出現咳嗽不停、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洪毓棋醫師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也是兩歲以下幼兒因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而住院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其中以一歲以下嬰兒是最容易出現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尤其出生後兩到三個月內的嬰兒更需特別留意。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有哪些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潛伏期約 2 至 8 日,在初期階段多數患者會出現與普通感冒十分相似的症狀,例如:
- • 流鼻水、鼻塞
- • 咳嗽、喉嚨不適
- • 發燒或精神不佳
當病毒感染進入下呼吸道,甚至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時,可能出現以下較嚴重的症狀:
- • 咳嗽劇烈、夜間咳到睡不著
- • 呼吸急促、喘鳴聲(胸口可聽到「咻咻」聲)
- • 喝奶量明顯減少、嘔吐或食慾下降
- • 胸骨或肋骨下凹陷、鼻翼煽動
- • 嘴唇或指尖發紫(發紺)
除了急性症狀外,洪毓棋醫師也提到,幼年時期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且症狀較嚴重,與日後罹患氣喘或反覆性喘鳴的機率上升有關。
出現哪些症狀以後要馬上送醫治療?
多數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孩子只需在一般兒科診所看診,或直接在家休養即可。但若出現前文提及的「嚴重症狀」,如呼吸急促有喘鳴聲、胸口或肋骨下凹陷以及嘴唇或指尖發紫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特別是兩歲以下嬰幼兒,若呼吸速度明顯加快(每分鐘超過 60 下),或高燒持續不退、喘鳴聲加劇,都可能是急性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徵兆,需要由醫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怎麼治療?
目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沒有對應的特效藥,無法單純依靠藥物縮短病程。大多數感染者會仰賴自身的免疫系統逐漸痊癒。治療原則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例如使用退燒藥減輕高燒不適、服用化痰藥幫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若孩子因發燒、呼吸急促或食慾下降導致脫水,建議適度補充水分與營養,協助身體恢復體力。只要妥善照護並密切觀察,多數患者會在退燒後一至兩週內自然恢復健康。
若症狀不幸較為嚴重,則需要住院觀察與進一步的支持性治療,如使用氧氣帳以維持血氧濃度,若出現呼吸衰竭的情況,則需短期使用呼吸器協助呼吸。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該打哪一種?
  
目前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單株抗體注射。這類藥物能提供「被動免疫」,幫助嬰幼兒在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前,就具備對抗 RSV 的保護力,能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與住院風險。
長效型單株抗體:樂唯初 Beyfortus®(Nirsevimab)
樂唯初是一種長效型抗體,可以在一劑注射後維持約 6 個月的保護力。
適用對象:1 歲以下所有嬰兒、1 歲以上未滿 2 歲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支氣管肺發育不全、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
施打間隔:若需第 2 劑,應與前一劑間隔至少 6 個月。
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紅腫、輕微疼痛或皮疹。
短效型單株抗體:西那吉斯 Synagis®(Palivizumab)
西那吉斯屬於短效型抗體,需每月接種 1 次,保護力可維持整個流行季節。
適用對象:早產兒(妊娠週數 ≤ 35 週)、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
常見副作用:輕度發燒、紅疹或注射部位紅腫、輕微疼痛。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有健保給付嗎?
目前台灣健保針對部分高風險嬰幼兒,提供西那吉斯 Synagis®(Palivizumab)的給付(須於滿 1 歲前施打完畢。):
健保給付 6 劑
- • 妊娠週數未滿 33 週的早產兒
- • 合併有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妊娠週數未滿 35 週)
- • 1 歲以下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且具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者
健保給付 3 劑
- • 妊娠週數滿 33 週但未滿 36 週的早產兒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大人可以打嗎?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不只會感染嬰幼兒,成人同樣有感染風險。對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肺炎、氣喘惡化,甚至誘發心臟衰竭。近年已研發出針對成人的 RSV 疫苗,能透過「主動免疫」建立保護力,進而降低重症與住院的風險。
艾沛兒 Abrysvo®
適用對象:懷孕 24~36 週的孕婦,以及 60 歲以上成人。
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或輕微肌肉酸痛。
欣剋融 Arexvy®
適用對象:60 歲以上成人,以及具有高風險因素的 50~59 歲族群。
常見副作用: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疲倦、發燒或畏寒,通常為短暫輕微反應。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照護須知

1.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鼻腔,或以吸鼻器協助清除鼻涕,減少鼻塞、讓寶寶呼吸更順。。
2. 補充足夠水分與營養
讓孩子多喝水、持續餵奶,避免脫水。若出現食慾下降或喝奶量減少,應少量多次補充液體。
3. 注意體溫變化
若體溫超過 38.5℃,可依醫師指示使用退燒藥,並留意退燒後精神與活動力是否恢復。
4. 密切觀察呼吸狀況
若出現呼吸急促、胸口或肋骨下凹陷、鼻翼煽動、呻吟聲,或嘴唇發紫等現象,代表呼吸困難加重,應立即就醫。
5. 適時接受醫療協助
重症患童在住院治療時,可能需要氧氣治療或霧化吸入,以協助氣道通暢並減少喘鳴。
6. 提升免疫力與環境防護
- • 建議母乳哺餵,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提供額外保護力。
- • 家人應勤洗手,接觸孩子前後以肥皂或酒精性乾洗手清潔雙手。
- • 避免親吻嬰幼兒臉頰或共用餐具、毛巾。
- • 維持居家通風並定期清潔、消毒常接觸的物品如玩具、門把等。
- • 在RSV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帶孩子前往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高風險嬰幼兒可暫時減少托嬰或托育時間,以降低感染機會。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常見問題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途徑有哪些?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傳染力相當高,主要透過以下兩種方式在人與人之間擴散:
1. 飛沫傳染:
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會隨著細小飛沫散佈在空氣中。周圍的人若吸入這些含有病毒的飛沫,就有可能受到感染。這也是幼兒園、托嬰中心或家庭中最常見的傳播途徑。
2. 接觸傳染:
RSV 也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若接觸到感染者的鼻涕、唾液等分泌物,或觸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例如玩具、門把、奶瓶或桌面),再摸眼睛、鼻子或嘴巴,病毒就可能進入呼吸道。
此外,RSV 在環境中可短暫存活數小時,因此即使感染者已離開現場,仍有機會藉由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而傳播。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高風險人群有哪些?
在某些族群中,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後較容易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 高危族群(兒童)
- • 一歲以下嬰兒,特別是出生後兩至三個月內的寶寶
- • 早產兒(肺部尚未成熟,抵抗力較弱)
- •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支氣管肺發育不全)
- • 先天性心臟病孩童
- • 免疫不全疾病、染色體異常或神經肌肉疾病兒童
- • 有氣喘或過敏家族史
🧓 高危族群(成人)
- • 高齡者(60歲以上)
- •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臟病、氣喘、慢性肺病/肝病或腎臟疾病
- • 免疫力較差者,例如接受癌症化療或器官移植者
高危成人族群感染 RSV除了可能導致肺炎外,還可能誘發原有慢性疾病惡化。 例如感染期間因發炎反應及血氧下降,可能增加心肌缺氧、心臟衰竭或慢性肺病急性惡化的風險。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後會終生免疫嗎?
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不會有終生免疫力。人體雖會產生暫時的保護力,但通常只維持幾個月,之後仍可能再次感染。
洪毓棋醫師小叮嚀
疫苗是預防RSV最有效益的保護方式。
 
  
  
  
  
  
  
 






是什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