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瀏覽的是我們在Google的加速版網頁,你可以點選Logo回到主網站取得更多的資訊

MIS-C三指標症狀!兒童染疫後遺症的症狀與預防

疫情在台灣開始蔓延後,我們除了擔心染疫後的健康狀況,近期陸續增加的MIS-C個案是許多家長相當擔心的兒童染疫後遺症之一。究竟該如何察覺家中孩子的狀況,才能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接下來兒童醫學推薦-媽寶補給站將為您講解,什麼是MIS-C並且如何預防,以及父母也擔心的「長新冠(Long COVID)」是否會發生在孩子身上。家長了解愈多資訊就更加安心,也能給予孩子安穩的照護喔!

我的孩子有MIS-C嗎?3大指標症狀請爸媽謹記和觀察!

首先先來了解何謂 MIS-C,其中文名為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以下簡稱MIS-C)。發生原因目前仍未有確切的研究結果,但可推估為孩子體內免疫系統仍然受病毒殘屍影響,引起多重免疫反應。症狀主要包含發燒、腸胃道症狀、眼睛充血、頭暈、長皮疹和嘔吐等,其臨床症狀類似川崎氏症,但是兩者並不完全相同。重症的話,甚至可能會出現心臟、血液功能的問題。

MIS-C 的好發年齡介於 6~12 歲之間,然而全球至今也有些個案不乏 1~2歲的幼兒、近 18 歲的青少年,或甚至是 21歲的年輕人,因此皆須多加留意。但身為家長該如何觀察和判斷呢?根據指揮中心在6月9日的防疫記者會表示,感染新冠六週內持續發燒72小時,且伴隨上述症狀,則須就醫評估是否為MIS-C。媽寶補給站的洪毓棋醫師建議,只要是合併腸胃症狀、上吐下瀉及皮膚長疹子,加上發燒等情形,機率就可能非常高,需盡快請醫師判斷。

由於MIS-C是多系統炎症,若出現發燒、腸胃症狀(如腹瀉、嘔吐)和皮膚症狀(或是眼睛充血),像這樣三種症狀同時出現時,就符合這樣的定義,所以家長們在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後六週內,不妨多加留意孩子是否有上述等多重症狀。

那麼 MIS-C 發生機率有多高呢?根據美國統計,約每 10 萬確診兒童中有 2 位有 MIS-C 反應,但亞洲人種的發生機率相較歐美人士來得低。在此提醒家長們,不可輕忽也不需過度恐慌。

預防MIS-C有方法!疫苗可大幅降低發生率

MIS-C 是有機會預防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 6 月 6 日防疫記者會上表示,綜觀各國研究,只要接受一劑的 covid-19 疫苗,預防 MIS-C 的發生率可達到九成以上。而有研究指出接種兩劑的防禦力效果甚至更佳,因此若擔憂 MIS-C 對孩童的威脅,指揮中心建議只要符合施打資格的孩童,請儘早施打疫苗


但有些家長也會擔心疫苗會對孩子造成心肌炎等大家常聽到的副作用,針對這點,媽寶補給站的洪毓棋醫師表示,感染新冠病毒或由 MIS-C 引發的心肌炎,都是可能會變成重症而住進加護病房,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但若是施打疫苗後造成的心肌炎,目前是沒有死亡的個案報告,兩者相衡下,也許不用過度的擔心。且施打疫苗後得到新冠病毒的症狀也比較輕,可有效避免新冠病毒造成的心肌炎,加上打疫苗也可以預防 MIS-C,家長們不妨以此作參考。

COVID-19兒童染疫後遺症?兒童長新冠?

除了 MIS-C 這樣的疾病之外,家長們還會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康復後是否會影響健康與學習表現。義大利傑梅里大學醫院(Gemelli University Hospital)的兒科醫師丹尼洛·布森索(Danilo Buonsenso)表示,多數輕症的兒童在康復的數個月後,仍會有呼吸急促、疲勞等症狀。以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結果來說,普遍認為兒童長新冠的機率比成人低一些。

而美國耶魯紐海文醫院(Yale New Haven)的兒科醫師卡洛斯·奧利維拉(Carlos Oliveira)表示,兒童的長新冠症狀,往往不像成人的有腦霧和其他神經系統問題,孩子主要的症狀是疲勞、頭痛、頭暈和肌肉關節疼痛等。但是現在世界各地針對兒童長新冠的研究數量仍舊有限,還需要更多時間和對照組來進行更嚴謹的研究。

建議家長們無需過度擔憂,避免不小心地間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其擔憂不妨給予康復後的孩子多一點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從心裡相信自己會愈來愈健康,由心理影響生理,由穩定和快樂的心情開始,更有機會對抗兒童長新冠。

兒童醫學推薦-媽寶補給站提醒您!孩子有合併多重器官症狀就要看醫生!

認識了MIS-C的症狀與發作時間後,家長更可以觀測孩子狀況,兒童醫學推薦-媽寶補給站的洪毓棋醫師提醒您,若發現有發燒合併其他兩種以上器官症狀就應儘速就醫。而現在台灣也有兒童疫苗,因此也鼓勵家長盡快送孩子去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並預防MIS-C。

洪毓棋醫師小叮嚀

同時有發燒、長疹子、上吐下瀉,則就醫確認MIS-C!

洪毓棋醫師, 兒科

Google商家 兒科醫師洪毓棋

@heart2know